编辑推荐:
《荀·韩: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平反千年冤案,阐发荀子非持性恶论;推翻悠久陈说,揭示兰陵实主人本朴。拿开不实之词,述说韩非不弃道德心;比较师生二人,申明儒法共有价值体。
内容简介:
《荀·韩: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要研究的是一对伟大的师生:荀子和韩非子。这一对生活在战国末年的大思想家,对人类社会,对人类历史进行过深刻的反思,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社会历史哲学思想。在这方面,前贤已有很多研究。在《荀·韩: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中,笔者希望在总结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思想进行新的探讨,提出个人的看法。对荀韩人性论,笔者之见尤其与前贤的不同。依拙见,他们均不为性恶论者。为苟韩人性论平反,是拙作的一个大胆尝试。笔者认为,荀子应该是性朴论者(详《荀·韩: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第二章),而韩非子则对性之或善或恶问题不关注(详《荀·韩: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第七章)。
在中外历史上,有很多对伟大的师生,他们给时人和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就中国历史而言,他们中离我们最近的一对是康有为和梁启超。中国人对这一对师生都很熟悉,这不仅因为他们发动了极大地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戊戌变法,而且还因为他们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留下了丰富多样的著作。当我们打开他们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时,无不肃然起敬。
就外国历史而言,有两对师生很值得我们注意,他们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氏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言扬名于世。当然,此言是针对柏拉图说的。虽然我们没听说柏拉图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他对老师同样也是不盲从的。这连环的师生三人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西方两千多年的思想史无不打上他们的深深的烙印。
作者简介:
周炽成,男,1961年生于广东郁南,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政治系副主任。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取得学士学位(1982年)、硕士学位(1986年)、博士学位(2004年)。自1986年起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至1998年留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tsity of Alberta)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研究兴趣以中国哲学为核心而涉及教育、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个人独立完成并出版专著和译著8部,发表论文70多篇。
精彩书摘:
上编 荀子的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
第一章 性恶论的悖难
社会历史哲学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人性问题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世界上,中国是最早对人性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系统的理论的国度。人们一提到中国的人性论,必然会首先想到孟子和荀子。
众所周知,孟子是性善论的创立者和代表者,而荀子被认为是性恶论的代表者和创立者。在《荀子》一书中,确实有一篇名垂千古的《性恶》篇。2000多年来,没有人怀疑该篇的作者是荀子。但是,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该篇很可能不是荀子本人所作,而是出自其后学之手。笔者将在下一章中小心求证这一假设。本章先分析一下《性恶》篇本身,我将着重谈其中的悖难。
一、性伪之分与化性起伪。
《性恶》篇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作者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全篇的主题。要理解这一主题,首先要明白性伪之分: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 2012-10-12·成都明伦书院推荐阅读书目
- 2012-06-04·“三教合一”之我见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二)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一)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三)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四)
- 2011-12-08·不道楼兰非好汉(五)
电话: 028—86006188
余老师: 18981987998/15881013569(微信同号)
传真: 028—86006188
Email: cdmlsy@sina.com
Design by Hui Du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