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明伦书院
2014年度经典国学堂课程表
【一月】《金刚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慈悲开示,度尽多少红尘痴魂;缘起性空,解开多少人生死结。《金刚经》,号称“经中之母”“万经之王”,无上的般若智慧,告诉众生六度真谛;孤独园的狮子怒吼,震慑三界无明孽障。无余涅槃,究竟真意如何?成住坏空,究竟奥义何在?所有因果,皆归六道;一切业力,了然一扫而空。
【二月】《说文解字》
人生觉悟识字始!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国文化的入门,神奇汉字的基础。其六书造字、精准诠释,从字典的权威性来看,迄今尚无人能望其项背。当今亟待复建的中国文化主体性,中国民族的归宿感和凝聚力,无论如何,都必须从认识祖先创造的方块字开始,从了解《说文解字》展开。
【三月】《红楼梦》
“为人若不读《红楼》,阅尽诗书也枉然”。天下第一才子之书,自有其难以企及的高度,优雅与魔幻,浪漫与现实,《红楼》问世,迄今无人超越。它,舞动多少佳人枕边之泪,挠动多少郎君赤子之心。至诚至性之文章,生动鲜活之记忆,在浮躁焦虑的当代,不啻为一剂清心良药。
【四月】《论语(一)》
中国的《圣经》,千古国人心灵的家园,维系伟大中华文明的核心道德和价值集大成者,非《论语》莫属。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持续激荡我们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无不由《论语》而来,无不由孔子而生。温故知新,才能塑造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任重道远,才能和而不同、四海兄弟,为当下中国的未来思考前途。
【五月】《论语(二)》
学而时习之!中国的《圣经》,千古国人心灵的家园,伟大中华文明的核心道德和价值集大成者,非《论语》莫属。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持续激荡我们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无不由《论语》而来,无不由孔子而生。温故知新,才能塑造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任重道远,才能和而不同、四海兄弟,为当下中国的未来思考前途。
【六月】《礼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国,自古即是礼仪之邦,衣冠华夏,文物灿烂。奠定这一切的源头,全在《礼记》。不读《礼记》,无从了解前人的生活;不读《礼记》,难以触摸中国的骨骼。
【七月】《道德经》
上善若水,大道无言!《人类文明史》的作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说过:“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书籍全部焚烧,只能留下一本的话,只能是《道德经》。”《道德经》,重要性唯一可以与《论语》比肩的经典,这部解读宇宙真相、揭示能量秘密的道家第一名著,不可不读,不可不深思涵泳。
【八月】《庄子》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没有《庄子》,中国人的心灵会失去诗意的蕴藉;没有《庄子》,灿烂优雅的中国文化无从生根。《庄子》的世界,是一种彻底超越于世间的逍遥,是一种庖丁解牛般冷静的犀利,是一种“天地一指,万物一马”的平等齐物,是一种有意无意、有用无用之间自在转圜的从容。
【九月】《尚书》
当年古国皆消散,唯有中国存世间!中国,这个广土众民的国家,如何构建和谐、富足、道德的秩序,管理天下的人如何做到以身作则,大道为公,自成立伊始就区别于其他各系文明的中国政治蓝图如何规划,所谓的“王道”究竟是怎样一副图景,《尚书》,这部中国最古老的的经典会告诉我们答案。
【十月】《王阳明》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底有怎样的魔力,吸引着千古英雄人物;所谓“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到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真相和意义,造就其永远高踞国人心灵的圣坛,从而吸纳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去追求这一份中国式的光荣?明代中期著名的儒学大师王阳明一生的事功及其著述,将会帮助我们解开这一最高追求的秘密!
【十一月】《中国通史——唐朝》
唐朝,古典中国文治武功臻至极限的巅峰,盛世辉煌难以复制的史诗。和而不同,四海一家。诗歌之盛,武功之隆,元气淋漓的唐朝,岂是仅仅唐诗三百首所能道尽,岂是安西、北庭都护府所能概括,岂是玄奘、慧能的履迹所能证明。唐朝,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帝国,它的煊赫气象,至今犹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自豪为之倾倒的午夜梦回。
【十二月】《中国通史——宋朝》
两宋,古典中国最具夺魂魅力的年代,一个东方文明炉火纯青的华章,一个凭着忠孝仁义顽强对峙史上并立最凶残最强大的武装力量长达数百年的铮铮铁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宋,惊鸿一瞥地将中国式的文化结晶和文明成果展示给全世界,此后空谷回音,渺然难追,成为千年来存在于记忆中的绝代风情。难怪日本人评价说“崖山之后(即宋朝灭亡)再无中国”。凭吊宋朝,就是凭吊祖先最壮丽的绝唱;瞻仰宋朝,就是以史为鉴,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真理。
【备注】:
1、若时逢授课老师与其他教学活动冲突,书院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2、在本课程编排之外,若有非常优秀的老师和课程,书院可以当机立断调整课程,另行延请此专家学者来蓉授课。
3、此课表仅指每月固定在成都明伦书院上课的国学内容,书院另外组织的游学活动设计的国学课程或不定期举办的国学讲座不在此表。
- 2012-10-12·成都明伦书院推荐阅读书目
- 2012-06-04·“三教合一”之我见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二)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一)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三)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四)
- 2011-12-08·不道楼兰非好汉(五)
电话: 028—86006188
余老师: 18981987998/15881013569(微信同号)
传真: 028—86006188
Email: cdmlsy@sina.com
Design by Hui Du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