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大儒:朱熹
来源:未知  日期:2013-06-06 11:06  点击:  字号: T | T

 

内容简介

 

  儒之对于中国其实也是对于世界的重大影响,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表述、描摹,将具体的儒者作为诠释儒之轨迹的符点。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晚年自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生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江西婺源人。纵观全部中国历史,朱熹是孔子以后最杰出、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在他身后数百年的封建社会中,他的思想在中国的思想界一直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不仅如此,他的思想对日本、韩国及朝鲜的思想文化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精彩书摘

  这一年五月,南康军发生了特大灾荒。作为知军,朱熹采取了许多赈荒的措施。他一方面奏请朝廷减免各种赋税,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筹集米粮,用于赈济饥民。与此同时,朱熹还请求朝廷拨钱米修筑沿长江的石堤,使饥民就役,在解决缺食问题的同时解决修筑石堤的问题。淳熙八年正月,朱熹在各县设场共三十五处赈粜,直到闰三月十五日才收场,使南康饥民顺利度过灾荒。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闰三月,朱熹结束了四年南康知军的生活,解绶东归。七月,朝廷以朱熹赈荒有功,除直秘阁。朱熹因朝廷对南康出粟助赈者一直未予推赏,颇感不满,多次上状辞免。九月,朝廷改除朱熹浙东茶盐公事。当时浙中发生罕见的水旱灾害,百万生民,流离逃亡,转死沟壑,宰相王淮推荐在南康有赈荒成绩的朱熹担任此职。接到任命,朱熹即单车就道。途经临安时,又向赵昚面奏七札,“首陈灾异之由,与修德任人之说”,痛陈当时“纲纪日坏,邪佞充塞,货赂公行,兵怨民愁,盗贼间作,灾异数见,饥馑荐臻”之弊,并提出了浙东赈荒救灾的设想。到浙东后,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不遗余力地赈荒救灾,了解民情,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在巡历中,朱熹看到浙东各县都有程度不同的严重灾荒,一些县更是几乎颗粒无收,而朝廷赈济则往往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更有甚者,各地州县官吏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催赋逼税,弄得饥民纷纷逃亡,辗转流离。于是,朱熹不断向孝宗上奏,要求朝廷蠲免税租、禁止地方官吏苛扰,悬赏激劝各地富户出米助赈。此外,他还采取了许多赈粜赈济的具体措施,并对赈荒过程中一些劣迹昭著的贪官污吏进行了弹劾与惩处。他一到嵊县,就先奏劾了绍兴府差指使密克勤偷盗赈济用的官米,查实密克勤在押运赈灾米粮的过程中,偷盗四千一百六十石,而后以“拌和糠泥”来补缺额。此外,他还弹劾了隐瞒灾情、谎报政绩、不恤民隐、横征赋税的衢州守臣李峄,元差监酒库张大声,兼并土地、不伏赈粜的豪右朱熙绩等。六劾唐仲友,更是朱熹此次浙东赈灾之行中震动一时的重要事件。
  唐仲友(公元1136~1188年),字与政,号悦斋,浙江金华人,绍兴进士,以鼓倡经制之学而在浙东颇有声名。在知台州时,唐仲友倚仗与当朝宰相王淮的姻亲关系,恣意残民虐民,搜刮民脂民膏,贪污盗取公库钱物,并大力培植私党,形成姻党勾结,亲亲相护的关系网。朱熹在巡历中目睹了台州因灾荒逼税而导致民不聊生的惨状,了解到唐仲友大量贪酷淫恶、不法不公的事实,于是连上六札进行弹劾。但是,朱熹几次上劾唐仲友的奏状都被王淮扣留,隐匿未报,最后连朱熹本人也被催促离开台州,不准再查办此案。这样,由于王淮等人的庇护,唐仲友逍遥法外,朱熹的弹劾行动彻底失败。
《史记精讲》
内容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它开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它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一道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史记》人物与先秦文学人物的显著差异在于他们的鲜明的个性化。《史记精讲》精
国学彩英

成都明伦书院2014年度经典国学堂课程表

成都明伦书院 2014年度经典国学堂课程表 【一月】《金刚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慈悲开示,度尽多少红尘痴魂;缘起性空,解开多少人生死结。《金刚经》,号称经中之母万经之王,无上的般若智慧,告诉众生六度真谛;孤独园的狮子怒吼,震慑三界无明孽障。无余涅槃,究竟真意如何?成住坏空,究竟奥义何在?所有因果,皆归六道;一切业力,了然一扫而空。 【二月】《说文解字》 人生觉悟识字始!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国文化的入门,神奇汉字的基
联系方式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幸福梅林幸福联合五组129号明伦书院
电话: 028—86006188
余老师: 18981987998/15881013569(微信同号)
传真: 028—86006188
Email: cdmlsy@sina.com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9. minglunshu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Hui Du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