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国人精神世界能够浪漫飘逸、超脱不羁的根源和依据,践命劳形时可以息风止雨、相忘于江湖的救命稻草。
《庄子》,在中国文化的地位无可替代,可谓轻易不可示人、中下根器无缘领会的“国之重器”。
若中国没有《庄子》,我们有可能终生匍匐在沉重的泥塑木胎下无法自由呼吸,我们的先民更不可能先西方2000年而获得大彻大悟,从而挣脱名器的桎梏,纵情享受人生“无所不用其极”的轻松;若没有《庄子》为我们指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则华夏族群有可能至今还在因明的逻辑中盲人瞎马,夜半深池;若没有《庄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的指引,中华民族绝不可能在早熟的智慧里凭添一段遨游与想象,从而一骑绝尘,在舍得进退之间从容自在;若没有《庄子》点醒“为善不近名,为恶不近刑”,难说数千年古典中国还能不能做到柔远服众;若没有《庄子》揭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中国人能不能仅仅凭孔子的诗教而奉献给人类如此灿烂的曲赋诗词?……
走进《庄子》,走进一种得意忘形、得鱼忘筌的生活方式;阅读《庄子》,和一颗最澄澈最无私的心灵对话;读懂《庄子》,实现真正的、毫不虚伪做作的潇洒,更能理解“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当二十世纪西方人文艺术界惊喜地发现《庄子》并狂热贪婪地从中汲取养分的时候,当日韩诸国高考必考《庄子》的时候,我们,一群无何有之乡漫游寻根的生命,有用无用之间夺路狂奔的灵魂,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疏远《庄子》、误解《庄子》、畏难《庄子》,究竟算不算一种文化自宫,到底是不是一种叶公好龙?
鸣蜩六月,成都明伦书院游学丽江束河,将在滇西北湛蓝的晴空下,静坐在设计唯美、方寸丘壑的庭院中,品茗论道,洗耳恭听魏东林先生深刻理解的《庄子》天籁之音,感受《庄子》“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的摄魂魅力,炫目“十九年若新发于硎”那把庖丁之刀的熠熠寒光,体会“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于是“去性从心”的吉光片羽……
- 2012-10-12·成都明伦书院推荐阅读书目
- 2012-06-04·“三教合一”之我见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二)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一)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三)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四)
- 2011-12-08·不道楼兰非好汉(五)
电话: 028—86006188
余老师: 18981987998/15881013569(微信同号)
传真: 028—86006188
Email: cdmlsy@sina.com
Design by Hui Du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