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魏晋名士与魏晋风度》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世说新语》——魏晋名士与魏晋风度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自古及今,留下不朽名声的大致分为两种:英雄和名士。英雄追求事功,筚路蓝缕,自强不息,沉毅厚重而建功立业,如履薄冰而终成大器;名士注重令名,既能“非汤武而薄周孔”任情越礼,也时有千金散尽呼儿将出的不羁豪迈。有些以高迈的人格魅力和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而流芳千古,有些以杀身成仁或隐逸山林而留下动人佳话。
名士,中国人永远追求;名士,中国人永远服气。
要论反映古代名士风貌最精准、最生动,首推《世说新语》。
一部《世说新语》,冯友兰认为“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人的风流宝鉴。”鲁迅评价其为“名士底教科书。”大翻译家傅雷曾对他的儿子、钢琴家傅聪说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做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今天,“名士”这一特殊人群所带来的精神呼唤再次受到一个群体的重视和景仰,这既体现了国人对当下知识分子万马齐喑、追腥逐臭的轻蔑、也是文化软环境下 反思百年中国文化构建得失的必然取向,当然,更是“知耻而后勇”的国民吸取经典营养、含英咀华的顺理成章。身为中国人,生生不息的骨子里存续着祖先丰富的精神血脉,不仅具备儒家慎独磊落的正大气象,时刻提醒礼义廉耻的反躬自省,还钦慕《老子》道法自然、见微知著的敏锐和《庄子》鼓盆而歌、鲲鹏展翅的通透。必须承认,我们内心仰慕、行为亲近那些能够坚守一种信念,贯彻一种主张,追求人生终极拷问、以无限的天地作为自己有限心灵的舞台的倔强灵魂。在盛世,这些名士也许遁迹于衰柳乌巷,或探求古籍善本,或痴迷金石考据;在乱世,他们或退隐山林、长啸放歌,或结伴壮游、激扬文字;当暴政肆虐时,他们坚持非暴力不合作,以不选择作为真正的选择;国难当头时,他们运筹帷幄、指点江山,虽慷慨成仁仍无怨无悔。他们奠定和高扬了主流之外另一种文脉,另一种精神,在传统文化这条汹涌澎湃的河流中,自不失为一浪一浪“布衣而傲王侯”的强烈波涛。
一部《世说新语》,就是一部流光溢彩的人文家园。我们闭上眼睛,数不胜数的佳言隽语油然浮上心头:席不暇暖,叔度汪汪,管宁割席,鹤立鸡群,掷果潘郎,傅粉何郎,坦腹东床,东山再起,西风鲈鱼,阮郎羞涩,壁立千仞,龙跃凤鸣,一往情深,卿卿我我,杀美劝酒,华亭鹤唳,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人间四月天,让我们走进国学、走进魏晋名士。成都明伦书院4月将邀请同济大学的刘强教授,为众多明伦学子带来精彩讲座《魏晋名士与魏晋风度》。这位2010年10月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开讲《竹林七贤》的青年学者,活生生就是一位当代名士的范本。从他所著的《竹林七贤》和《一种风流吾最爱——世说新语今读》中,从他温润如玉、谈笑风生的演讲中,我们将重温魏晋那一特殊的时代,领略众多名士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潇洒,品核公卿裁量执政的犀利,“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的风姿,“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的违礼任情,驴鸣送葬的纵情越礼和雪夜访戴的华丽转身,剖玄析微的正始之音和得意忘言的中朝玄论,蚌病成珠的竹林七贤、雅量恢弘的谢安夏侯……在红酒香茶中,一群遥远而生动的“天子不得友,诸侯不得臣”的人物,将会一一复活在眼前。
展卷《世说新语》,神游魏晋。江山如此多娇,风流人物,历历如睹。难怪明朝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这是《世说新语》开篇第一条,陈蕃之清议名流之形象,跃然纸上。
王子猷,他能将“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后的那一丝雅兴发挥到极致。“乘兴而来、造门不入而返”,这是何等的潇洒,今人纵腰缠亿万,试问几人能够?
桓子野,闻道子猷欲闻其吹笛,“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活到这个份上,恣意纵横,还有什么可以影响和干扰这种人的意志?
刘伶,一个“醉便埋我”的酒徒,能够做到“脱衣裸形在屋中”,说出“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褌衣,诸君何为入我褌中?”,这是何等样的从容?
王孝伯,行散之余,尚能说出“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样对于人生事功的终极追问,其心胸、气魄该是怎样的磅礴?
钟会,这位小时候就敢于“偷本非礼,所以不拜”的一代枭雄,还能对答出“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样的机锋,其智谋和心机岂容小视?
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旁人若与之同坐,不啻“蒹葭倚玉树”,那是怎样的绝美姿容?
王献之,室内着火,他居然”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这样的意定神闲,真不知他的心思遨游到哪一层无极世界?
谢安,东晋第一功臣,淝水之战形势险恶到事关国祚存亡之时,尚能“与人围棋”。收到前方军情文书,居然“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倒是客人急不可待打听,他淡然回答一句:“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其人之沉着、之涵养、之镇静,难怪成为中国人处变不惊、雅量非常的楷模。
嵇康,这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魏晋风度之集大成者。他是魏晋时代难得的通才,身兼第一流的文学家、玄学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古琴演奏家、书法家、还是打铁的高手。魏晋人将所有最美好的赞誉均献给了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一次嵇康去山上采药,一位樵夫荷薪而归,黄昏的氤氲中,远远望见山崖间衣禷飘飘,气度非凡的嵇康,以之为神仙,急忙抛柴弃担,长揖不止。
这位儒道兼修,温厉并存的矛盾人物,玄远至慎,含垢藏瑕的精英,虽然渴望远离政治,但是怨构钟会、放论管、蔡,绝交山涛,加上古道热肠,卷入吕安事件,终于得罪司马昭,演绎了个体生命、同时也是千百年中国文人遭遇中最华丽凄美的广陵绝唱。
《世说新语》记载嵇康之死:“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候,还“神色不变”,能够“索琴弹之”,让我们想起他曾说过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照《晋书——嵇康传》记载:“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好一句“顾视日影”!好一句“索琴弹之”!好生一个气韵生动,力贯千钧!
再读《世说新语》,品味魏晋名士。对于名士,我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还是东晋顾恺之说得好:画“手挥五弦”易,描“目送归鸿”难。
本月书院将延请《百家讲坛》最飘逸的学者、同济大学刘强教授来蓉,用两天时间,与诸君子共同品读《魏晋名士与魏晋风度》! 望各位学友珍惜机会,提前安排时间,聆听这一启迪性灵、修生养性、开拓智慧的讲座!
【主讲嘉宾介绍】
刘强教授
刘强,笔名留白,1970年10月生于河南正阳,同济大学副教授、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人文学者,曾任台湾东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2011)。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硕士(2001)(师从曹旭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2004)(师从骆玉明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及研究,兼杂文、散文创作。在《学术月刊》、《复旦学报》、《文史知识》、《古籍研究》、《中华艺术论丛》、《上海师大学报》、《阴山学刊》、《同济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已出版《世说新语会评》、《古诗今读》、《世说新语今读》、《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惊艳台湾》、《世说学引论》、《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等。2010年10月曾在CCTV10的“百家讲坛”节目中主讲《竹林七贤》,深受听众欢迎。
【课程主题】《世说新语——魏晋名士与魏晋风度》
【参学时间】2015年4月11-12日(周六、周日)9:00-17:00
【参学地点】成都市锦江区幸福梅林赏梅路一号明伦书院
【参学联系】028-86006188 15881013569 余老师
- 2012-10-12·成都明伦书院推荐阅读书目
- 2012-06-04·“三教合一”之我见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二)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一)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三)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四)
- 2011-12-08·不道楼兰非好汉(五)
电话: 028—86006188
余老师: 18981987998/15881013569(微信同号)
传真: 028—86006188
Email: cdmlsy@sina.com
Design by Hui Du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