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直解:两朝帝师张居正白话讲本
来源:未知  日期:2012-11-01 12:07  点击:  字号: T | T

 

编辑推荐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四书直解》是大明两朝帝师张居正为十岁的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四书直解:两朝帝师张居正白话讲本》以最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还融入了大政治家张居正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其独特见解,永为后世之借鉴。康熙大帝阅后遇批:
  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
 

内容简介

  《四书》是我国古代四大儒家孔子、孟子、子思、曾参的代表作。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从《礼记》中把《大学》、《中庸》两卷抽出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刊刻问世。这部《四书直解》原名《四书集注直解》,是明代两朝帝师、万历首辅(宰相)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专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而万历皇帝即位时只有十岁,所以《四书直解:两朝帝师张居正白话讲本》以最通俗的白话文写成,同时还融入了大政治家张居正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以及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和锐意进取的改革思想。
  据《康熙朝实录》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四月三十日(1684年6月12日),康熙帝在批牛钮、徐乾学等讲官的奏折里写道:“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
  今本《四书直解》,以消八旗经正书院刻奉(徐本)《四书集注随解》二十七卷为蓝本,整理出版。《四书直解:两朝帝师张居正白话讲本》虽为古本,但是为孩提时代的万历皇帝所讲,所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阅读《四书直解:两朝帝师张居正白话讲本》不但以帮助读者领悟儒家的四大经典著作,还可以了解当时皇家的教育情况,对提高行政领导艺术亦极有参考价值,所以说史是当今国学入门的最佳读本。
 

前言

  《四书》是我国古代四位大儒家孔子、孟子、子思、曾参的代表作。1190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从《礼记》中把《大学》、《中庸》两卷抽出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刊刻问世。
  《四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明大厦的主要支柱,曾成为我国宋代以后的科举教科书,也是国人必读之经典。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梁启超先生曾说,《论语》、《孟子》等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
  这部《四书直解》(原名《四书集注直解》)是明代两朝帝师、万历首辅(宰相)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专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而万历皇帝即位时只有十岁,张居正用《四书》教育皇帝,要让万历皇帝做一个象唐太宗那样开明的君主。讲经同时融入了张居正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以及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和锐意进取的改革思想。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12岁考中秀才。13岁参加乡试,湖广巡抚顾辚认定他是高才,只因其年少尚须磨炼,有意未让其中举。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万历初年为首辅。当时明神宗(万历皇帝)年幼,张居正前后主政十年,他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变了赋税制度,明朝这十年堪称政治最清明、国力最强盛时期a万历十年(1582年)卒,追赠上柱国衔,谥号“文忠”,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据《康熙朝实录》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四月三十日(1684年6月12日),康熙帝在批牛钮、徐乾学等讲官的奏折里写道:“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
  该书曾在明代多次刊刻,清康熙内阁学士徐乾学(江苏人,康熙九年进士,刑部侍郎)又将此书翻刻并作序。序中评道:“盖朱注以翼四书,直解又所以翼注。”该书在清代一直作为八旗子弟的国学教材。
  今本《四书直解》,以清八旗经正书院刻本(徐本)《四书集注直解》二十七卷为蓝本整理出版。八旗经正书院(原八旗书院)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是清王朝八旗子弟学校名。本书不但有助于读者领悟儒家的四大经典著作,还可以了解当时皇家的教育情况,对提高行政领导艺术亦极有参考价值,所以说更是当今国学入门的最好读本。在整理、校核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1.编排。竖排繁体改简体横排,以适当今读者。原书编排为1—27卷本,为保原书之原貌未改变顺序,但为适当今读者之便,此次编排《四书》均加入了排次(如:论语卷一、孟子卷三等)。
  2.汉字简化。以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文字使用规范条例》、《简化字总表》为基准,以《辞海》、《汉语大字典》为依据,未尽之处,仍依古籍整理通例处理。
  3.古版混刻字。一律改为规范字。通假字除含义相当确定而改正外,一般保留繁体时的原貌(未改为规范字)。
  校核《四书集注直解》,并非易事。校核组各位同仁皆尽心尽力、悉心订正,但不免仍有谬误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王岚 英巍
  2009年8月于北京
 

精彩书摘

  原文 日子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直解 孔子说:“天之生人,本同一性。虽气有清浊,质有纯驳,然本其有生之初而言,同一天地之精,五行之秀。其清而纯者,固可以为善;其浊而驳者,未必生成便是恶人。彼此相去,未为大差,固相近也。及到形生神发之后,德性以情欲而迁,气质以渐染而变。习于善的,便为圣为贤;习于恶的,便为愚为不肖。于是善恶相去,或相什伯,或相千万,而人品始大相远矣。”夫以人之善恶,系于习而不系于性如此。则变化气质之功,乃人之所当自勉者也。岂可徒诿诸性而已哉?
  原文 子日:“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直解 这是承上章说。“人之初生,其性固为相近,然有一等气极其清,质极粹而为上知者;有一等气极其浊,质极其驳而为下愚者。世间惟这两样人,美恶一定;非习之所能移。其在上知,是天生成的善人,虽与不善人居,不能诱之使为不善也;其在下愚,是天生成不善的人,虽与善人居,亦不能化之使为善也。善恶系于性而不系于习者,惟这两样人为然。”世间极智之人,固不常有;极愚之人亦不多见。惟半清半浊,可善可恶者最多。此变化气质之功,在中人所不容已也。然尧舜犹谨微危之几,汤武不废反身之学,虽圣人不敢以上智自恃如此。桀纣恃其才智,荒淫暴虐,拒谏饰非,卒与下愚同辙,岂不悖哉?故日:“气质之用小,学问之功大。”
  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日:“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日:“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日:‘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日:“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直解 武城是邑名,在今山东兖州府地方。莞尔是小笑的模样。偃是子游的名。君子是有位的人,小人是细民。昔孔子行到武城县中,听得处处琴瑟歌咏之声。盖是时子游为武城宰,方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夫子见当时皆不能用礼乐为治,而子游独能行之,故骤闻而深喜之。遂莞尔而笑说:“言偃所治者小邑,何必用此礼乐之大道?譬如杀鸡者,何必用屠牛之大刀乎?”子游不知夫子之意,乃对说:“昔者尝闻夫子说道,道本切于身心,人能学之,则各有所益。如在上的君子,治人者也,若使学道而有得,则能养其民胞物与之心,而推以爱人,是君子不可以不学道也。在下的小人,治于人者也,若使学道而有得,则能明乎贵贱尊卑之分,而易于驱使,是小人不可以不学道也。夫子此言,偃尝佩服之久矣。今日武城虽小,安敢鄙其民而不教之以礼乐乎?”夫子因子游未喻其意,遂呼门人而告之说:“二三子听之,言偃之言诚为当理,我前割鸡不用牛刀之言,特戏之耳。岂真谓小邑不可以大道治之哉?”盖深嘉子游之笃信,又以解 门人之惑也。
 
下一篇:鬼谷子详解
《史记精讲》
内容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它开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它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一道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史记》人物与先秦文学人物的显著差异在于他们的鲜明的个性化。《史记精讲》精
国学彩英

成都明伦书院2014年度经典国学堂课程表

成都明伦书院 2014年度经典国学堂课程表 【一月】《金刚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慈悲开示,度尽多少红尘痴魂;缘起性空,解开多少人生死结。《金刚经》,号称经中之母万经之王,无上的般若智慧,告诉众生六度真谛;孤独园的狮子怒吼,震慑三界无明孽障。无余涅槃,究竟真意如何?成住坏空,究竟奥义何在?所有因果,皆归六道;一切业力,了然一扫而空。 【二月】《说文解字》 人生觉悟识字始!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国文化的入门,神奇汉字的基
联系方式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幸福梅林幸福联合五组129号明伦书院
电话: 028—86006188
余老师: 18981987998/15881013569(微信同号)
传真: 028—86006188
Email: cdmlsy@sina.com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9. minglunshu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Hui Du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