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国家历史》上我曾看见这样一段话:“四川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在治世,挤出的是茶叶,是丝绸,是财富,是人才,是诗情画意。在乱世,这块海绵输送的是一个王朝最后的血脉,是对异族最坚决的抵抗。”
品味这段话,“挤出”、“输送”是关键词,它的背后是什么?蜀道。
蜀道,在漫长的岁月里,走过了无数的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以及难以计数的商旅仕贾、征夫戍人。这是一条军事征服之路,经济通衢之路,更是不折不扣的文化之路。武则天、刘玄德、李隆基、唐僖宗、明英宗等真龙天子从此走过;张飞、邓艾、姜维在此血染沙场,诸葛亮六出祁山、“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响彻蜀道;庾信、陈子昂、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元稹、薛涛、上官婉儿、花蕊夫人、周敦颐、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陆放翁、杨慎等诸多文人的名篇佳句,更是为这条古道涂抹了无比绚丽的色彩。
今天,它静静地蜷伏在车水马龙的柏油大道旁,卧石苍藓,行藤绿绦,沉淀着往昔的繁荣,默写着过去的峥嵘,犹如阅尽人间沧桑的迟暮美人,淡定地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寂寞,靠着回忆,靠着当年的如花岁月、白马青衫,在幽深的历史中,冷冷地旁观,不作一声。
“徒步古蜀道,穿越古战场”的文化考察,前后五天。在明伦书院“回归自然,拥抱人文”的理念下,一群徒步过敦煌戈壁,穿越过雅丹楼兰的人,从全国各地奔赴四川,集结在一起,凭着双脚,决心应证古老的青石板路,丈量湮没黄尘的古道,亲身体会“蜀道难于上青天”的魅力,体验一种有别于都市的实实在在的徒步。
蜀道,我们来了。
武侯祠的肃穆端正、杜甫草堂的竹喧浣女,悄然浸润我们每一颗凭吊的心怀;三星堆恍若隔世的青铜文明、七曲山香烟缭绕的文昌帝君,默默地诉说我们这个民族从蒙昧到文明的不断跨越;剑门雄关下,时至今日,依然能听到檑木滚石、万箭齐发的惨烈;葭萌古城边,静静的江水不仅流淌过金戈铁马,更唤醒着我们灵魂深处对遥远岁月雄图霸业的怀想;明月峡,壁立千仞、凌空逶迤的栈道,更是将祖先百折不回,智慧勇敢的精神弘扬到极致。
此行蜀道最艰苦也最有收获的,当属徒步穿越剑昭古蜀道的那两天。古人曾说“益州刀作路,绝壁剑为峰”,“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可想其中艰辛。漫步霜皮黛色、虬枝翠盖的翠云廊,体验了霞壁参差、,翠屏合沓的剑门古道,从关外的剑溪桥出发,登上野草杂生、古墓荆榛的七里坡,穿过深谷寥廓、层岩郁盘的松林桥,攀登怪石如虎、树缠螣蛇的云台山,夜宿在苍山如海、诸峰拱立的大朝驿站,拾级而上离天盈尺、远眺太极的牛头山,更感受了山带岷峨、栈连秦汉,号称“中国交通博物馆”的明月峡。其间,很多段古道没有丝毫人工打造的痕迹,保留着筚路蓝缕的原貌,这样荒无人烟的荒草古径,活生生穿越着历史,回到古人的世界,恍惚时空倒流。累不累?累。险不险?险。一位美丽的厦门女队员甚至说:“走了这次蜀道,回家之后,看见楼梯都会发怵。”行程结束,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那一声叹息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所有过程的汗水都有事后甜蜜的回报。此行每天晚上的文化讲座高潮迭出,我们享受了一道道惊喜的文化大餐。象周啸天教授的《自古文人皆入蜀》、沈伯俊教授的《得四川者得天下》、范小平先生的《三星堆与长江文明》等讲座,潇洒、严谨、精彩,从不同侧面解读了蜀道文化内涵,来自五湖四海的队友们,那一刻与蜀道同呼共吸,思接千载,神游八荒。出得门来,星光灿烂,万籁俱寂。
静谧的蜀道,因亲身感受和名家的解读,拂开了朦胧的雾霭而鲜活、而生动。蜀道上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在我们眼中,顿时赋予了别样的亲切和感动。
当我们真正地踏上蜀道,用双脚行走在青石板小路的时候,当我们漫步在栈道上,俯瞰脚下汹涌澎湃的嘉陵江水时,另一种体悟,另一种思考也油然而生。
不错,蜀道悠悠,走过了荣誉,走过了霸业,走过了诗歌,走过了文化。我们往往怀念那些动人的故事,精彩的文章,心驰神往那些激励我们坚决主张的进取和冒险赴死的果断。可是,贵者自贵,贫者自贫,与此同时,还有一群背影不能忘记,那些沉默的,因为种种原因消失在历史的无名的先辈们,无数没有名姓失意的文人,苍凉的纤夫,亡国的将军,潦倒的行旅,铤而走险啸聚山林的草莽,直谏犯上而流放贬官的士绅,投笔从戎而病逝路途的壮士,那么多中途倒下的青春和灵魂,谁能说他们不是蜀道上铮铮的铁骨,岁月中坚毅的面容?
不计较最后的结果,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哪怕倒在路上,我依然无悔自己的选择,这条道路是绝对正确的——这是我行走蜀道,踏上国学传播这条道路,坚守明伦书院的定位“立足经典,守望纯粹”这一理念时的心声。
蜀道巍巍,征途漫漫。世上没有坦途,有的话,也是“豫逸适足以亡身”的证据。《易经》中有言:“豫卦……以阴柔易溺……乐而忘反,情荡性迷。不知所止也。”此次徒步蜀道,虽没有雪拥蓝关的壮丽、细雨骑驴的潇洒,跋涉在崇山峻岭的密林深处,当汗水一遍又一遍湿透了衣衫,当双脚挪动的力量挑战着极限,当望着插入云端的高峰毅力接近崩溃的时候,这种感受尤其强烈。
《周易系辞》说到:“曲成万物而不遗”,任何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是曲折的,充满着恶化和变数,充满了挑战和风险。
在前进的过程中,极少数能一帆风顺,极少数能一鼓作气,登临巅峰而“一览众山小”,“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更多的是支撑前进的基础和出发时无法预知的变数造成遗憾和望峰息心——终于倒下,终于没能走到最后。古往今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祸乱,“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诱惑,“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寂寞,“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无奈,“榜名尽处是孙山,我今更在孙山外”的委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萧索,林林总总的各种因素都容易击毁当初启程的初衷,甚至拦腰打断挺直的脊梁,大部分人是“日暮途穷泪满襟,云天南忘羡飞禽”,君不见多少无定河边骨,永远成了春闺梦里人。
但是,这一切除了能说明蜀道的艰险,和所有成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外,并不能反证每一个选择最初的错误。历经忧患和艰险,峰回路转。“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何等意气风发,“大风飞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何等气吞万里如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何等万古云霄……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只要是认准的道路,正义的道路,摆脱了低级趣味和庸俗小我的道路,尽管上路吧。就像眼前这蜀道,既有鸡声茅店,人迹板桥,也有雄关险隘,乱云飞渡;既有陂去平来、夜雨霖铃,也有书奏后主、霸略匡汉。唯有坚持,唯有信念,唯有脚踏实地、积小胜为大胜,终将厚积薄发,必能硅步千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即使我在路上倒下,没能坚持到终点,没有能够胜地登临,可是,我走过了,奋斗了。
“出师一表真名世”,不以成败论英雄。
蜀道归来,四川大学的周啸天教授有感此行,赋诗一首,敬录于后:
梦返楼兰国,横穿古战场。
洪荒人去后,落日倍苍凉。
细雨迎驴友,雄关泣上皇。
同心莫失伴,携手翠云廊。
- 2012-10-12·成都明伦书院推荐阅读书目
- 2012-06-04·“三教合一”之我见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二)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一)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三)
- 2011-12-08·不到楼兰非好汉(四)
- 2011-12-08·不道楼兰非好汉(五)
电话: 028—86006188
余老师: 18981987998/15881013569(微信同号)
传真: 028—86006188
Email: cdmlsy@sina.com
Design by Hui Du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