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明伦书院经典国学堂六月课程预告《礼记精讲》】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7-04 11:39  点击:  字号: T | T
 

《礼记·精讲》

成都明伦书院经典国学堂六月课程




课程安排


课程主题
《礼记·精讲》

 

主讲嘉宾

华中师范大学——韩维志教授  


参学时间
2016年6月29、30日(周三、周四)9:00-17:00

参学地址
四川省都江堰虹口度假区·江南忆庄园酒店

 

参学联系

028-86006188   15881013569 余老师

 

 

课程介绍

 

 

 

 

《礼记》,近十万字,篇幅宏大,旧称“大经”。记有大戴小戴之辨,礼有南学北学之别,是一部古典中国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

 

《礼记》,是十三经这一中国思想皇冠上耀眼的明珠之一,在中华民族繁星璀璨的天空中,《礼记》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向来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所应知,所必学,所敬重。


中国之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与这部儒家经典密不可分,甚至,许多人文理念,许多政治制度,许多经济观念,许多修身原则,许多风土人情,许多宗教情怀,都从《礼记》而来。


千百年来,在《礼记》理念的感召、指引下,乡土中国,最美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用他们的践行,完善和丰富了《礼记》的精神,补充和实证了《礼记》的价值,发展和提升了《礼记》深邃、博大的人文精神。

 

 

 

由于《礼记》内容丰富,注疏繁芜,加之其中有很多古代中国尤其是先秦两汉特定历史阶段的制度、风俗、人情、法令,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不仅学习它,令人望而却步,无从下手,即便是讲解它,也非常费时费力,甚至有可能吃力不讨好。


但是要想真正读懂中国,读懂这几千年来中国之所以成其为如此独特,如此强大,如此知书识礼,如此具备狂热的民族凝聚力和归宿感的中国,要想真正深入到我们这个民族基础的文化内核及其表现形式、文化载体,避开《礼记》不讲,却肯定是件避重就轻、不诚不敬的错误。


甚至,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世风日下,窃国窃钩者此消彼长,明规则潜规则合二为一,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缺乏安全,精神缺少安顿寄托,交往方式渐趋粗暴简单,理想流于猥琐与短视,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肆虐泛滥,所有人无不生活在孤独与疏离之中,人之为人“礼之用,和为贵”那一种最崇高最灿烂的思想品质屡遭讥讽,零落成泥,从根子上追问,都可以从《礼记》这一大经教育的缺位找到原因。

 

 

今天,很多国人批判儒家,有左派,有自由派,有草根,有中产,但不管什么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读《礼记》;


今天,许多国人用西方话语来解读中国,用西方思维、西方价值来批判四千多年优秀卓越的中国,这其中既有历史沉重的业力和因果,也有文明冲突、文明整合随之而来的反思和偏狭。不管今后这部分人会站在祖宗神灵的祭坛上接受什么样的听证或问询,他们,大致有一个共同的短板:不懂《礼记》。


很显然,我们应该补上这一课。

 

 

 

那么,《礼记》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回答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走进《礼记》,从它开章明义的文本来认识。

 

 

 

打开《礼记》,我们尝试认识一下最初的几章。      
 

首先,《礼记》开宗明义就是这几句:“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这是什么?这是教我们说话办事的总原则,不管是谁,在上在下,或贫或贱,时顺时逆,面对任何人事,第一念头是一个“敬”字,不由自主、自然而然要涌现的,必须是一个“敬”字!

 

“毋不敬”,这个“毋”用得多好!多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它杜绝了一切取巧,排除了一切争辩,毫无商量余地,雷霆万钧,照此执行。

 

诚、敬,中国文化的底色,于此可见根源。

 

 

 

接下来是“俨若思,安定辞”。君子有威仪,真正的君子,一个胸怀宽广,志向远大,尊贤容众的社会公民,随时随地应当呈现的状态是什么?是庄严,是严谨,是斩钉截铁,语言坚定,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容止若思,进退有据”,是“入松之盛,似兰之馨”,是让所有接触之人产生爱,心生亲近,心生信任,行为有法度,可预测。


最终的校验,在于“安”,即“修己以敬”,过度到“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遵守“毋不敬”,我们就可以做到《礼记·中庸》所谓的“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宋代范祖禹曾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这是《礼记》的总纲,总原则。

 

 

 

《礼记》接下来讲什么?“傲(敖)不可长,欲不可纵(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字字精彩,句句深刻。

 

人之所以犯错误——尤其是有所成就的人爱犯的错误——主要在于这四点,即虚荣膨胀,欲望放纵,自命不凡,乐极生悲。在古人看来,紧紧约束自己无止境的欲望,降低自己对人对事的心理预期,面对成功或失败,葆持一颗平常心,葆持中庸,葆持淡泊宁静,恪守内心一丝善念,从“毋不敬”的自觉出发,勒令自己守时当位,不以盛衰改节,不以穷达易心,尊道崇礼,与天道人事相合拍。


这一节,浓缩下来,讲的就是“克己”二字,理论支撑完全从“毋不敬”生发而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我们再看第三节:“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这一段很重要,很实用。提醒我们:对贤德能干的人要亲近而心生尊敬,由敬畏而进一步心生喜爱,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喜欢一个人,同时能够明智地知道他的短处;看不惯一个人,但同时也能够客观地知道他的长处,这种公正、这种不偏不倚、心正意诚是真正的“礼”。“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辛苦积累的财富能够心安理得地散施给众人,这是礼;安处于安乐之境却能接受命运有时不得不施加的改变,这也是礼。面临财物不苟得获取,这是坚守底线,知止;面临危难不苟且逃避,能挺身而出,知义。与人争斗不一定非要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退后一步自然宽,求仁;分配财物不一定非要求多得,功不独居,利可共而不可独,有智。怀疑的事不去臆断,看似正确的事要警惧,谨防自以为是,这是断妄修真。


《礼记》提醒我们,不要以为真理总在自己手上,纷繁复杂的人世,应当常怀一颗谦卑甚至恐惧的心,时刻告诫自己“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区区与人较是非,其量与所较之人相去几何?”


这些都是礼,而且是礼的根本原则。

 

 

 

 

打开《礼记》,扑面而来的大多是这类隽永深刻的思想精华,比如“道德仁义,非礼不备”、“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以上这些句子,都出自《礼记》开篇前七节。

 

 

 

在中国文化一些重要的“大词”翻译成英语时,据说有几个词非常难以翻译。一个是“道”,一个是“礼”。我了解了一下,我们中国的“礼”,英语迄今毫无对应单词(这和“菩提”“般若”等只能音译一个道理)。这个“礼”,不是“礼貌”的“礼”,不是“礼节”的“礼”,不仅是限制人、指导人的行为规范那么简单,它是“礼法”,是法”;是礼乐文明,是一种体系健全的“文明”,是一部国民宪法,是整个中国社会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行为处事的整体原则,涵盖一切,统领一切,类似于“旧约”一样,是彻底、完整的生活纲领。


数千年来,中国,风雅、品质、进步的中国,赖“礼”而存;最近的一百年,中国,缺“礼”而亡。

 

 

有鉴于此,明伦书院延请明师,特意开设《〔礼记〕精讲》,旨在唤醒大家的重视,通过学习,理解一个礼乐文明的中国,理解一个礼仪森严、威风凛凛的中国,理解一个“毋不敬”的伟大、仁慈、立人达人的中国!望各位学员提前安排时间参学!

 

——文/施文忠院长

 

嘉宾简介

 

【韩维志教授】

 

 

三礼专家,复旦大学博士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

 

研究方向:汉代经学与文学、汉代选举制度与文学。

 

讲授课程:先秦两汉文学史、诗经研究、史记研究、汉代文学研究专题,汉代经学与文学。

 

 

备注:

1、参学学友请于6月28日晚,于虹口江南忆庄园入住集结,以便第二天准时开课。上午8:30开始签到发放资料,9:00正式上课,请参学学员准时参学。

2、 本课程是明伦书院国学堂正式学员课程,由于座位有限,非正式学员若有意参学,请提前联系,并缴纳课程相关费用,谢绝空降,谢谢!
【2018年4月成都明伦书院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zI3MDY1Mw==mid=2652238191idx=1sn=b05d6aa0cbdbc53dfa6417eeb0d3b730chksm=8c58387dbb2fb16bbc91a94aea3dbf7250f397c120dbba5c723447fd3c39dd4f116e498c5f7b#rd
国学彩英

成都明伦书院2014年度经典国学堂课程表

成都明伦书院 2014年度经典国学堂课程表 【一月】《金刚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慈悲开示,度尽多少红尘痴魂;缘起性空,解开多少人生死结。《金刚经》,号称经中之母万经之王,无上的般若智慧,告诉众生六度真谛;孤独园的狮子怒吼,震慑三界无明孽障。无余涅槃,究竟真意如何?成住坏空,究竟奥义何在?所有因果,皆归六道;一切业力,了然一扫而空。 【二月】《说文解字》 人生觉悟识字始!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国文化的入门,神奇汉字的基
联系方式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幸福梅林幸福联合五组129号明伦书院
电话: 028—86006188
余老师: 18981987998/15881013569(微信同号)
传真: 028—86006188
Email: cdmlsy@sina.com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9. minglunshu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Hui Du Design